济群法师

【点击查看全书链接】

  “行由品”主要是六祖自述身世及黄梅求法、开悟得道的过程。从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这段文字相当于佛经开头的序分,介绍了说法的时间、地点、听众、主讲人等。

  “时,大师至宝林。”时,即那个时候,类似佛经所说的一时、尔时。依后人推断,应是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大师,本是佛之尊号,后代学人为尊重本宗祖师,也敬之为大师。当时,六祖大师在宝林寺,即现在的韶关南华寺。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落成后,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先后有广果寺、中兴寺、法泉寺、华果寺等名。六祖到宝林寺住锡后,在此说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此寺亦成为禅宗祖庭。

  “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韶州,辖境相当今韶关市及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地,因州北有韶石得名。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大梵寺,韶州曲江县河西,又名开元寺、天宁寺、报恩光孝寺等。六祖驻锡宝林寺时,声誉已隆,所以,韶州有位姓韦名璩的地方长官就率领一众官员和幕僚到位于山中的宝林寺恭请六祖,迎至城内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缘,讲说妙法。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升座,上高座说法。六祖登上法座,闻法的听众有刺史及官员、幕僚三十多人,对儒学有高深造诣的学者三十多人,出家、在家的男女众共一千多人。大众同时礼敬,祈请六祖开演顿悟法门的精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交通和信息均极闭塞的年代,千余人共聚闻法,该是多么盛大庄严的场面。这既说明六祖在当时影响之巨,也说明人们有着普遍的闻法热情。这种热情,正是禅宗能在唐朝盛极一时、高僧辈出的群众基础。有高素质的信众,才会有高素质的僧才,才会从中涌现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教导众生远离恶法和修行善法者,此处是六祖对大众的称呼,体现对闻法者的平等和尊重。菩提,即觉悟。自性,即本体。六祖告诫大众说:善知识!每个生命都具有觉悟本体,它是本来清净,不增不减的。在现前的凡夫状态,菩提自性并未受到染污,成佛之后也未变得清净。同时,它是具足万法的,一旦开启菩提自性,当下就与诸佛无二无别了。我们知道,禅宗的特点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直指,就是让我们直接开启并体认菩提自性。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善知识!先听听我求法、悟道的经历吧。为什么要从自身经历说起?原因在于,这段经历正是禅宗修行的最佳诠释,也是顿悟法门的成功案例。
  《坛经》开篇的这句话直示宗要,可谓《坛经》之眼,直接、简明而又痛快,可以作为修习禅宗的口诀。虽然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概括了《坛经》的见地和修行。我们对佛法任何一宗的了解,都要从见地和禅修两方面契入。禅宗也是同样,不仅提供了至高的见地,让学人认识内心本具的菩提自性,同时还开显了直截了当的用功方法。

一、求道因缘

  1.闻《金刚经》,心即开悟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这一段,惠能介绍了他的身世和最初接触佛法的因缘。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左降,指降职、贬为闲职,或至边远地区任职,兼有流放性质。范阳,亦名范阳镇、幽州,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和河北保定北部。岭南,五岭之南,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及湖南、江西等省部分地区。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的父亲,祖籍是河北范阳。后遭贬官,被流放于岭南,成为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惠能这一生的境遇很是不幸,父亲早亡,老母带着他这个孤儿移居南海,生活艰难,只得到市场卖柴为生,聊以度日。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某日,有位客人买柴,令惠能送到客店。客人收下柴薪后,惠能得钱,正要退出门外时,看到一位客人在诵经。
  “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一听这些经文,就开悟了。为什么他会有这些反应?正是根机使然。其实,不仅学佛需要根机,乃至学习各种专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赋、慧根。
  惠能一闻经语就能开悟,说明他慧根深厚,且遮蔽心性的障碍很薄,是以一触即发,灵光乍现。如果尘垢太厚,不必说一闻经语,恐怕用石头去砸都无济于事。但慧根并不是天生的,也是往昔修行的积累。因为有积累,所以今生的起点就高于常人。如果我们根机比较钝,现在努力修行,即便一时看不到多少效果,将来必定会有所改观。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惠能于是问道:这位客官诵的是什么经文?客人回答说:是《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接着又问:您从哪里来,怎么得到这个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蕲州,今湖北蕲春南部。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东禅寺现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在他门下学禅者达一千多人。我到那里礼佛参拜的时候,听闻并受持了这部经。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五祖大师常常劝诫僧俗弟子,只要受持《金刚经》,就能明心见性,直接成就佛果。禅宗传入中国之初,是以《楞伽经》印心。自四祖起,提倡依《金刚经》修行,继而由五祖力弘此经。《金刚经》属于般若系经典,但禅宗在受持《金刚经》时,所依见地不同于中观学者。中观学者是立足于“空”来解说般若,通过对无自性的认识,证得空性,开启智慧。但禅宗不仅重视“空”的一面,还重视“有”的一面,是直接从心行上体认般若。《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核心就是开启般若智慧。禅宗祖师受持《金刚经》时,重点也在于此,所以《坛经》第二品即为《般若品》。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听说后,心向往之,希望前去闻法修学。也是他往昔善缘所感,这个愿望得到一位客人的资助,赠与惠能十两银子,让他作为安顿老母衣食的费用。这样,他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前往黄梅,参见五祖。
  2.初见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这一段是惠能初见五祖的情形,真是丈夫气魄,不同寻常。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惠能将老母安置妥当后,就向亲友辞别。因为求法心切,昼夜兼程,走了不过三十多天,就来到黄梅东禅寺,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五祖问他说:你从哪里来,想求什么?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惠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地区的百姓,千里迢迢赶来礼拜祖师,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成佛,其他一切都无所求。这段应答掷地有声,体现了六祖的根机和高远志向。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獦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南方人。五祖说:你是岭南人,乃蛮夷之邦的未开化者,凭什么能够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惠能回答说: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我这个蛮夷之人虽然身份与和尚不同,但生命内在的菩提自性又有什么分别呢?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五祖闻言,不禁刮目相看,本想再和他对答考察一番,看到身边总有徒众围绕左右,不便多说,就让惠能随众参加劳作。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和尚,即亲教师,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作务,在寺院参加劳动,培植福田。但这只是有形有相的福田,惠能却识得无形无相的福田。所以对五祖的这一安排,惠能回答说:惠能禀告和尚,弟子内心时时生起智慧,不离觉悟本体,就是最大的福田。不知和尚要我做些什么?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槽厂,本指养马的小屋,此处为做杂役处。五祖说:这个蛮夷之人根性实在太利,你再别说什么了,到槽厂去吧。
  五祖教化多年,有心物色接班人,这番对答已使他对六祖另眼相看。但当时道场有一千多人,如果谈得太多,唯恐惠能因锋芒太盛而引人注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反而不利于在此修行。所以,让他先去槽厂磨炼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