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 4月23日,济群法师于七塔禅寺开讲《心灵创造幸福》。 [原文]

  • 东方和西方,北传和南传,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修行道路,两位都已出家四十年的比丘却有着相同的愿心,那就是弘传正法,让大众了解佛陀的核心教诲并从中受益。 [原文]

  • 就在这房门一开一合间,在这一树海棠投下的碎影里,数十年的时空距离恍然消弭了。新一代,便是新力量,新希望。 [原文]

  • 4月15日,济群法师为贺儒佛道频道成立五周年开讲佛教的道德观。 [原文]

  • 2018年4月4日,戒幢佛学研究所济群法师应邀在“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作主题演讲,题为《六祖坛经的自性思想》 [原文]

  • 2018年3月25日下午1时,在千年古刹苏州北塔报恩寺报恩讲堂,戒幢佛学研究所济群法师为十方信众开示《菩提心的修行》。 [原文]

  • 3月25日下午1点,济群法师在报恩讲堂为信众开讲《菩提心的修行》。现场座无虚席,信众们殷切期盼着这一场润泽心灵的初春法雨。 [原文]

  • 3月24日上午,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应南京市佛教协会邀请,在南京国展中心第六届国际佛文化用品展览大会上作了《信仰与人生》大型讲座。 [原文]

  • 3月16日上午,迎着初春寒意,西园寺拈花堂内,由济群法师所做的讲座《企业与人生》,正徐徐展开一个话题——如何建设人生?这个话题对于听众来说,颇为智慧和具有意义,甚至显得有些震憾。 [原文]

  • 若没有皈依三宝,千万次的生命也只是为了千万次的轮回。3月18日上午9点,西园戒幢律寺三宝楼内,在十方三宝的见证下,由上济下群导师带领的周日皈依共修正式拉开帷幕,并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 [原文]

  • 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自身的发展,该何去何从?2月4日,济群法师和周国平教授两位智者将我们的思维带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热搜词和焦点问题上。 [原文]

  • 有粉丝提出质疑:“法师怎么一个微博也不关注,是不是他不关注大家?”济群笑着说:“我有我自己的解读——零是无限。关注一个人,关注十个人,都是有限的关注。零关注,是代表无限的关注,是对整个社会的关注。” [原文]

  • 一、皈依是灵魂;二、发心是根本;三、正见是方向;四、止观是保障 [原文]

  • 一、戒的名称:1.戒;2.律;3.波罗提木叉。二、戒的种类:1.声闻戒、菩萨戒;2.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3.七众别解脱戒;4.其他。三、戒律的作用:1.基本的行为准则;2.健康的生活方式;3.评判是非的标准;4.处理事务的依据;5.解脱菩提的基础。四、结说 [原文]

  • 一、佛陀制戒的缘起:1.过去七佛经验;2.舍利弗请求制戒;3.最初制戒的因缘。二、毗尼由因缘所显:1.戒律随犯随制;2.戒文逐步完善;3.具缘成犯。三、戒律的局限性及普遍性:1.戒律的局限性;2.戒律的普遍性;3.正确对待戒律;4.随时毗尼与随方毗尼。 四、制戒的意义:1.十种利益;2.三大意义、一大理想。 [原文]

  • 一、僧伽资格与教育:1.出家条件审查;2.如法的受戒制度;3.重视僧格养成的教育。二、寺院住持及责任:1.住持的条件;2.僧团的管理;3.寺院的职能。三、结说 [原文]

  • 一、端正对戒律的态度;二、律学典籍的现代化;三、传戒必须结合学戒;四、建立律学的模范道场;五、培养一批律学人才;六、整理现代的僧伽规范;七、结说 [原文]

  • 一、依戒律建构教育次序;二、受戒——教育资格的获得;三、五年学戒、不离依止;四、布萨——清洗自己的人格;五、云游——淡泊人际关系;六、安居——定期潜修;七、简朴的物质条件——避免拥有的贪著;八、总结 [原文]

  • 一、学律因缘;二、严持律仪;三、培育律学人才;四、圈点科释律疏;五、提倡在家律学;六、弘扬菩萨戒经;七、律学思想;八、结语 [原文]

  • 1.名称解释;2.组织结构;3.内容说明;4.特色与弘扬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