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一般宗教截然不同,他否定神在世界的主宰地位,不崇拜神,肯定人在世界的独立性,主张世界的兴衰,人生的祸福,都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人的命运并不依附于神,人和神一样,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因此,佛教以人为本。 [原文]
无论从教界弘法的需要,还是心理学发展的需要来看,双方都在期待全面且深层的交流。作为以弘法、教育为重点的戒幢佛学研究所来说,我们非常乐意促成这种交流。 [原文]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不仅是菩萨行者应该具备的一种信念,同时也是最高的观修方法。《行愿品》分为长行和偈颂两部分。长行是详细的观修仪轨,若依此仪轨观修,便能迅速契入法界,圆满佛果功德。 [原文]
研究《金刚经》,最好每天都能读诵一卷《金刚经》。诵经时如面对佛陀说法,以虔诚、清净无染、无分别之心,让佛陀的教法落入我们的八识心田,息灭我们的妄想,开启我们的智慧宝藏。 [原文]
佛法犹如一棵大树,三系佛教乃同根同源的不同分支,各有所长及所短。我们倘能放弃偏执,以平等心看待三系佛教的不同作用,对南传与藏传佛教进行深入了解,相信会对中国佛教的建设有莫大帮助。 [原文]
“周末论坛”为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教学特色之一,也是济群法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在气氛活跃的交流中,师生之间增进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法师在论坛所作的开示,都是针对学员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原文]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发现,每个众生都有觉悟的潜质,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可以完成对生命的自我治疗。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这个发现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明白:不论现在有多少问题,有多少烦恼和痛苦,只要愿意改变,都有光明的前景。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清净而非染污的,是圆满而非残缺的,是自由自在而非需要依赖的。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