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 敦煌有丰富的文化宝藏,有敦煌学,有玄奘之路,丝绸之路。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这些文化?离不开对佛教文化的学习。因为佛教才是这一文化产生的真正背景,也是目前研究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只有立足于这个高度,才能全面传承敦煌文化,使它的意义得到最大发挥。 [原文]

  • 以生命的觉醒为目标,把生命作为创作载体,成就圆满的智慧和慈悲。这样的创作远比任何艺术创作更有价值,而且是尽未来际的价值。 [原文]

  • 如何使智慧文化走向社会?必须以大众喜爱且心向往之的方式来接引,那就是真善美的人生。 [原文]

  • 佛法的意义在于引导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智慧本身就是觉醒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工作者在佛法智慧启迪下创作的作品,以此承载自己对法的理解和实践。 [原文]

  • 2018年7月,在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举办的“第27期国学公益大讲堂”上,岳麓书院国学院朱汉民院长和菩提书院院长济群法师,就如何立心立命的主题展开对话,颜爱民教授担任主持。 [原文]

  • 本文是魏道儒教授和济群法师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的对话整理,两位嘉宾从“感悟佛教、文化性格、西来东渐、信仰实践、和平互鉴”五个方面,围绕“佛教与一带一路”的主体深入交流。 [原文]

  • 2013年10月,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院士和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相聚深圳,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等问题展开对话。 [原文]

  • 2018年夏,北大耕读社社长随朱清时教授到苏州西园寺参访,受到济群法师的热情接待。席间,双方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儒释道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等问题展开交流。 [原文]

  • 2014年春,上海交大海外学院首席人文艺术大师班一行来到苏州西园寺,体验一日禅修。济群法师在为学员们开示《禅与人生》后,接受了《首席》杂志记者古远的采访。心性修养与艺术创作,不一样的角度,且听善知识娓娓道来。 [原文]

  • 佛像、法物如果没有法的内涵,那也只是艺术品、商品,不可称为法物、法器,更谈不上是住持三宝。所以,正确引导法物流通,依“清净、如法、神圣、庄严”的原则营造法物,对佛法在世间的流传具有重大意义。 [原文]

  • 佛事用品的制作者,应该将这项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如果我们以虔诚心,本着修行的心态制作佛事用品,其作品就能具备法物应有的内涵,并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 [原文]

  • 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在于“令十方瞻仰慈容者,皆大欢喜,信受皈依,广种善根,潜消恶念”。这种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使佛教得以从精神的圣殿走向民众,向更多的人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 [原文]

  • 文以载道,摄影也是一个载体。在这个载体中,需要有认识的高度,也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两者缺一不可。修行同样如此,其中,认识的高度是见地,即佛法看待宇宙人生的观念;技术的部分是禅修,即调整心行的方法。 [原文]

  • 世人是向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了。 [原文]

  • 佛教关心的是人生烦恼及痛苦的解脱,与认识世界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对世界能否达成正确认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造成,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说,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心灵感受,左右我们的行为方式。 [原文]

  • 现代人似乎已经忽略了自然的存在。我们每天想的只是金钱、事业,只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喧闹的声色刺激。我们没有闲暇去欣赏田园风光,感受鸟语花香。电力使城市彻夜灯火通明,却使皎洁的月光变得暗淡,我们已很难理解古人对于明月的眷恋,也不再对它带来的清凉心怀感恩。当诗情画意悄悄溜走时,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又靠什么去滋润呢? [原文]

  • 很多时候,我们虽在说着环保,但依然过着极不环保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构成身心疲惫和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说到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佛教的戒律。为什么修行要从持戒开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而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然后就能进一步修定发慧。修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原文]

  • 本文通过对五个问题的解读,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佛教道德的重要性。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这一认识,目的是为了践行道德。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原文]

  • 佛教认为人类遵循道德的意义,首先是基于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必须遵循人类的行为标准。唯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人。佛教中的惭、愧二法,目的就在于使我们保有人类的德行。 [原文]

  • 药师如来的本愿力,体现了药师如来对建构理想社会的方针。因此,本文想通过对药师如来本愿的探讨,谈谈理想社会的建设。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