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 建立三观不是学知识,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知道,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应该比单纯地讲道理效果更好。 [原文]

  • 所谓的好人坏人,其实只是健康和不健康的人。如果对方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不健康,是重病患者,我们就应该帮助他,而不是排斥他,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原文]

  • 解决烦恼,关键要看清烦恼是怎么产生的。事实上,很多烦恼来自观念。世间种种能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怎么看待。 [原文]

  • 如何才能有效、长久地自利利他?取决于你所发的是不是纯粹的慈悲心,也取决于你是不是有智慧引导,能不能善巧处理问题。 [原文]

  • 入世的修行,首先要发菩提心,这是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带着菩提心做事,和本着自我需要做事,虽然事情可能是一样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原文]

  • 念死本身就是修行增上缘。当我们想到生命危脆,朝不保夕,对世间的贪著就会减少,可以更快进入修行状态。在不明心性之前,我们会对生死感到迷茫,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才更要努力修行。 [原文]

  • 佛法能引导我们认识自己,造就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当这样的智慧得到传播,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好。我们要看到佛法的普世价值,用好互联网等平台,在自我成长的同时造福社会。只有让更多的人点亮心灯,世界才有光明和希望。 [原文]

  • 对在家居士来说,把工作和家庭处理好,是一门必修课。进一步,还要通过承担义工行来服务大众,造福社会。这些都需要智慧和慈悲。随着修学的深入,我想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应该不是问题。 [原文]

  • 2016年8月4日,贵阳。2015届马云乡村教师集训营。清凉的法雨,浸润着每位听众的心。 [原文]

  • 10月16日上午,济群法师做客“2015年首届公共智慧和社会发展阳光论坛”,开讲“佛教怎么看世界”。2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场内场外的听众们就教界现状和个人修学等问题踊跃提问,法师坦率、智慧、幽默的解答,纠正了很多人对佛教的误解。 [原文]

  • 2009年8月,济群法师应邀至天童寺佛学夏令营举办讲座,并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关于修学 [原文]

  • 2006年7月,济群法师应邀来到“佛教在线”,为部分北京信众答疑解难,并对皈依后如何依法修持作了简要开示。 [原文]

  • 2006年7月,济群法师应邀参加“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佛子作修学开示,并与营员们进行了分组交流。本文根据问答部分的现场录音整理。 [原文]

  • 2006年7月,济群法师应邀参加支提山华严寺“心灵之旅夏令营”,为营员们作主题开示、答疑解惑及禅修指导。 [原文]

  • 2005年夏,济群法师应邀参加“五台山清凉之旅夏令营”活动。除专题讲座外,主办方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请法师为营员答疑解惑。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原文]

  • 2004年5月1-4日,济群法师在苏州定慧寺为信众开讲《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每天讲座结束,又现场为信众解答听讲及日常修学的各种问题。 [原文]

  • 2002年11月,济群法师应邀为南大历史系几十位博士及硕士作了题为《佛教与中国传统》的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与在场师生交流、答疑。 [原文]

  •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俗中,4月1日被视为愚人节,大家在这一天经常互开玩笑或互相捉弄,近年来不少中国老百姓也受到这种风俗的影响。以一位佛教法师的眼光看来,这个节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原文]

  • 执著就是苦因。真正能够伤害你的,正是这个执著,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事,那些不过是助缘而已。 [原文]

  • 了解佛法五大核心要素,即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就不会在众说纷纭中不知所措了。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