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护正知方便——护念,(1)生正念之法(2)由正念生正知 ;三、以正念正知护心,(一)学律仪戒,1. 清净三门,(1)观察身口(2)观察心行(3)说明开遮,2. 守护令不退 (1)莫令心散(2)弃无义行 [原文]
(3)细察动机 [原文]
(二)学摄善法戒,1. 断不学戒之因——贪身,(1)不应贪身之喻(2)观身不净(3)思身无精妙(4)不应贪身之因(5)应令身修善,2. 应善巧修善(1)举止应安详 · 337 (2)随喜他人善 · [原文]
(3)应巧学众善;(三)学饶益有情戒,1. 应勤利他,2. 利他方式(1)以财物饶益 [原文]
(2)以佛法饶益 (3)以威仪饶益,(四)结语 [原文]
四、圆满学处之余要;(一)广说,1. 净化学处之因,2. 应学之范畴,3. 修学之原则; (二)结义 [原文]
第六品 · 安忍;一、思维嗔过及忍德,(一)隐含之过患,(二)现见之过患,1. 令心离安乐 、2. 能坏亲友情、3. 总结嗔过患,(三)思维安忍功德;二、修习安忍之法,(一)生嗔之因 ,(二)劝息嗔因,(三)除嗔方法 [原文]
(四)细究嗔因全力断,1. 嗔境差别,2. 遮除因我受害而生之嗔,(1)修安受苦忍、(2)修谛察法忍 [原文]
(3)修耐怨害忍 [原文]
(4)应忍讥毁之苦 [原文]
3. 消除因我所受害而生之嗔,(1)谛察法忍、(2)思忍利益,4. 消除因敌获善而生之嗔,(1)应喜敌受赞、(2)应喜敌获乐 [原文]
(3)应喜敌获利,5. 嗔敌徒自害,6. 应忍己利受损,(1)不应因世法受损而生嗔 [原文]
(2)不应因修德受损而生嗔 [原文]
(五)念忍功德,1. 总说、2. 喻明、3. 结示 [原文]
一、劝勉精;二、断除不精进,(一)认识不精进之因,(二)如何断除不精进 ,1. 断除好逸之懈怠 ,(1)观察懈怠之因 、(2)如何断除 [原文]
2. 断耽著卑劣之懈怠,3. 断除畏善之懈怠,(1)对治畏怯、(2)发奋努力 [原文]
三、增长精进力,(一)增长精进之助缘,1. 总说,2. 信乐力(1)信乐之对象、(2)信乐之重要、(3)信乐之导因, 3. 坚毅力(1)略说、(2)不应半途而废、(3)应修三种自信 [原文]
4. 欢喜力(1)投入善业之喜、(2)思维善果之喜、(3)欢喜之情状,5. 放舍力;(二)以正知正念力行;(三)振作轻安行 [原文]
第八品 · 静虑;一、劝勉修止;二、断止逆缘,(一)断舍尘缘,1. 认清贪著世间之因,2. 如何断除(1)认清对治、(2)生对治之法 [原文]
(3)思维山居利益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