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得无师时节。
《律》中,开洗足、饮水已,说依止。[1]
《十诵》,无好师,听五六夜。有好师,乃至一夜不依止,得罪。[2]
《摩得伽》,至他所,不相谙委,听二三日选择。[3] 此《律》亦尔。
《五百问》云:若不依止,饮水、食饭、坐卧床席,日日犯盗。若经十夏不诵戒者,罪同不依止。[4]
第二,说明无依止师的情况可持续多久。前面说过,如果和尚放弃对你的教育责任,或者你选择离开和尚,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失去依止,应该尽快找到新的依止师。这样的情况,最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呢?
“《律》中,开洗足、饮水已,说依止。”《四分律》说,新学比丘到其他僧团寻找依止师,可以先把脚洗了、喝点水。因为当时的僧人都是赤足而行,远道而来,风尘仆仆,洗足既可稍事休息,也可洗去尘劳。做了这些之后,就该及时寻找师长。因为师长是弟子身心的依靠,就像孩子离不开父母一样,新学比丘也要尽可能快地依师而住,不要耽误。
“《十诵》,无好师,听五六夜。有好师,乃至一夜不依止,得罪。”《十诵律》说,如果确实没有具德比丘作为依止,允许有五六天的时间寻访。如果有具德比丘,并且身体健康,堪能教授,哪怕一天不依止,也是属于犯戒的。
“《摩得伽》,至他所,不相谙委,听二三日选择。此《律》亦尔。”谙委,了解详细情况。《摩得勒伽论》说,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允许有两三天时间选择依止师。以便了解情况,找到能够如法教导弟子、令人增长善法的善知识,才确定依止。此外,还可向其他比丘咨询一下:这位依止师有戒德吗?善于教导吗?他的弟子如何呢?彼此之间有矛盾吗?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吗?《四分律》中也是这么说的。
“《五百问》云:若不依止,饮水、食饭、坐卧床席,日日犯盗。”《五百问》说,如果不依止,哪怕是平时的喝水、吃饭、睡觉等,都是不如法的,等于每天都在犯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常住物是僧物,僧众都可以使用,怎么会“犯盗”呢?这是因为新学比丘失去依止的话,就可能不识教相,违犯戒行,甚至没资格受用僧团利养。因为依止是你获得僧众身份的资格,既然没资格,就等同犯盗。《对施兴治篇》就说到,“若比丘破戒受施,名为盗用。”
“若经十夏不诵戒者,罪同不依止。”如果有人虽然经过十次结夏安居,但平时不参加诵戒布萨,就像不依止者受用信施一样,也是日日犯盗的。因为布萨是僧团的自新大会,可以帮助比丘自我反省,相互检讨,忏悔恶业,这样才能有清净的戒体接受信众供养。
所以说,不论新戒因什么情况失去依止,都必须尽快找到师父,在其指导下如法修行,清净生活。这是僧格养成的关键,非常重要。现在的出家人,剃度或受戒后往往无人引导,甚至从未经过依止法的改造,结果放任自流,原来怎样还是怎样。虽然剃发染衣,有着出家人的外在形象,但整个心行与在家时并无多少改变,这样的话,何以住持正法?何以化世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