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欢

走进真际寺,看到所有的主体建筑都是木制的。木头是自然和生命力的象征,人在木屋里,会有种亲近自然、回归传统,还能和古人连接的奇妙感觉。

第二天,我们在一个两层楼的木屋里采访了工程部的心毓学长。

小编问心毓学长:“这座寺庙的建筑很特别,有点日式又不同于日式;有点汉唐风,也不全是,这在设计美学上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心毓说:“这不是日式,也不是汉唐式,更不是新中式,而是禅式。汉唐建筑有很多浮雕,我们没有,极简主义;日本建筑有点刻意为美,我们实用为主。我们借鉴了他们的元素,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然后做的是减法。”

禅是什么?多余的都没有了,保留原始的状态,但又要考虑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如果用木头窗户外观上肯定更有感觉,但是这里的木房子用的是铝制的双层玻璃窗,因为密封性更好。当禅意设计和功能发生冲突时,还是以现代人实用性为第一,以人为本。传统的木房子适合古人住,因为古人劳作很多,体力好,对冷热的适应能力强。但是现代人脑力劳动多,身体素质一般,住在里面可能看起来很好,但对身体可能不太友好。

时代不一样了,人也不同了,还是要与时俱进,以人的体验感为主。像斋堂和库房,就很简单,没有多余的一件东西,若要添加东西,一定有其功能,比如货架等。

我们的“禅式”,就是极简主义加和谐式,就是物和物、物和人、物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石板,也不一定都是方正整齐铺着的。凡是方正整齐的地方,磁场都很庄严,人在这样的地方就不容易随意。在随意的地方,人很难庄严,所以要划分功能区域。正对大殿的朝拜区都做成方正的石板,而住宿区的石板,就可以长短不一。离开了朝拜区,两边的石板则是曲线,因为两边的环境也都是曲线。如果周围环境是直的,石板也会是直的,要和周围和谐,整体就统一。人在和谐统一的地方更能融入其中,有种天人合一的美……心毓学长娓娓道来。

原来在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有一种美,叫做追求整体和谐。小编突然明白,为什么真际寺的大殿台阶上有几棵老树障碍了台阶的建造,却没有被砍掉。工程组费了很大工夫在石阶上掏了洞,给老树让路,人与植物和谐共存,相得益彰,反而成为独特的景观。每次爬上大殿经过这些老树,都会一再回头,看着老树安详的样子,内心有种莫名的安全感。也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来真际寺都有回家的感觉,回家的感觉真好。正如大殿里供奉的“东方的微笑”佛像的手印,仿佛在说:“不要怕,到我这里来。”

看来小编以后也要常回家看看了……

小编又问:“在山坳中,湿气会重,那么多竹子会不会霉掉?几年换一次,会不会成本很高?”

心毓学长说:“要看这个竹子长在哪里,如果长在自然的地方,就算霉了也很自然,和周围的环境依然和谐,那就不急着换,不必追求完美的相。无我无相本身也是一种美学,枯枝败竹也有侘寂之美。但如果霉掉的竹子和周围环境不能和谐,就会换掉。师父说竹子要慎用,因为它个性孤傲,只能别人来配合它,迁就它。因为怕影响整体和谐,我们已经拔掉五分之四的竹子了。”

想起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一朵牵牛花”的故事。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院子里开满了美丽的牵牛花,便兴致勃勃前去饮茶赏花。到达后,却发现满院的牵牛花被利休拔得干干净净。丰臣秀吉强忍怒火,卸下佩刀,弯腰钻入窄小的茶室,却发现茶席边的粗糙花瓶里,仅有的一支牵牛花带着露水微微颤动。在粗糙的墙壁、昏暗的光线下,朵生命顽强地绽放,寂静、出世、超然……

有时候用减法也未必省钱,因为背后的美学思想是高贵的,文化是无价的。真正的美,有时候成本是很高的,但也值得去呈现。真际寺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表法。

在这个追求自我个性的时代,真际寺追求的是“无我、无相、寂静”的审美。

《禅意设计的十二字箴言》中写道:在禅意设计中,无我对我们有三种意义。第一,有助于践行深层环保。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重点,是人类中心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人类为了获取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导致生态破坏的根源。而佛法认为人类和世界是一体的,即依正不二。此外,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印度梵我一如的思想,都是把人和世界当作整体来认识,对自然心存敬畏和感恩。

第二,无我有助于转换设计理念。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很多设计师的作品并不是从利他出发,而是要彰显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标榜自我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从建筑来说,本身也是一个用品,是生活、工作的场所。所以在设计时,应该从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出发,与环境友好相处,让用户身心安乐。身安是处理好空间关系,心安则是要营造文化氛围。只有放下自我表现欲,立足于同理心和利他心,才能让作品与众多缘起和谐相生,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造福社会。

第三,无我有助于各方面的沟通。很多设计师和客户沟通时感觉很痛苦,除了文化、审美、立场等差异,关键还在于我执。因为活在自我感觉中,以各自经验、立场、利益为中心,难以理解彼此,从而造成双方的交流障碍。认识无我,是让我们走出自我的感觉,学会倾听并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在尊重的基础上,带着利他心去做,同时善巧地帮助他提升品味,才能使沟通变得顺畅,同时也为自己带来创作空间。

理解了真际寺的禅意设计,才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汝果欲学禅,功夫在禅外。”所谓禅意,要去除一切多余的,莫过于“无我、无相、无限、出世、寂静、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