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讲于甘露别院

济群法师

  静心整理的项目已经研发很长时间,我们原来还做过断舍离的项目。静心整理和断舍离,可以说是两个项目,也可以说是一个项目的两部分。为什么我们讲了断舍离,还要再讲静心整理?主要是因为,断舍离落实起来相对较难。关于这个问题,我曾问过项目组:虽然社会上一直在倡导断舍离,但相关从业者有多少?真正在实践的人有多少?其实并不多。因为对普通人来说,舍弃物品并非易事,出离物欲更是难上加难。

  相对而言,整理更契合人们的日常需求。说到整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当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变得凌乱时,总会不同程度地加以整理。区别只是在于,整理效果是否理想,以及整理后能维持多长时间。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过不了几天又乱了。乱到看不下去,就再整理。于是乎,总是在混乱和整理的状态中轮回。

  其实,我也一直在做整理。因为天南地北来的人来看我,往往提着很多东西,还有人寄这个那个。过去我住厦门阿兰若,整个房子就六七十平米,山上还很潮湿,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做一次全面清理,把所有东西摆出来,挑一些要用的留下,其他就向各地赠送。

  可见,我们要让生活整洁有序,必然离不开整理。一般人都是根据个人习惯来做,缺乏整体思路。尤其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多数家庭都堆满各种用品,想要做好这件事,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否则,很可能是把东西从这里堆到那里,或是直接塞进柜子、储藏室,让混乱从眼前暂时消失,实际依然一团糟,甚至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

  如何有效整理物品,让自己使用时顺手,归位时便捷,保持起来轻松?已是很多家庭的刚需。有鉴于此,整理收纳师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新兴的热门职业。参加我们项目组的成员,都是相关从业者,对如何分门别类地存储物品,让空间整洁有序,有一套专业的方法。我们这个项目的定位,是在世间收纳整理的基础上,赋予佛法智慧的内涵,将其升级为静心整理。

一、什么叫静心整理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静心整理。我们提出这个概念,和世间的收纳整理到底有什么不同?世间的整理,无非是让空间整洁,让视觉舒服,让生活更有品质。但我们所说的静心整理,不仅要整理物品和空间,还要整理自己的心灵环境;不仅要达成外在的整洁,还要导向内在的清净。

  世间的整理,只是用世俗经验做事,将物品有效地分类、收纳,使之方便使用,且易于维护。这也是静心整理的基础,不同在于,静心整理是带着正念去做,既重视结果,也重视心的参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正念禅修,要把禅修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静心整理也是同样,提起正念,在做的过程中保持觉知,就能让整理成为一次禅修,成为正念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不仅能达到整理的效果,还能对自己的日常习惯加以审视,由此建立健康、清净、有序的生活。否则,即使当下做了整理,效果良好,在后续生活中未必能保持这一状态。所以说,从整理外在环境入手,最终完成静心的效果,才是静心整理的重点所在。

二、需要整理什么

  说到整理,我们到底要整理什么?这个问题,体现了静心整理和世间收纳整理的不同。

  1. 物品需要整理

  世间的整理,主要是整理生活和工作用品。我们讲静心整理,首先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整个社会都在鼓动消费,从双十一、双十二,到各种名目的促销,商家不遗余力地推广告、做直播,使人在全方位的宣传中被刺激,被诱惑,不知不觉地越买越多。听说有些购物上瘾者,明明有了成百套的衣服、鞋子,还是控制不住地买买买,好像永远都缺一套衣服,差一双鞋。事实上,有的连吊牌都没拆下就被遗忘了。

  忽略已有的,追逐尚未拥有的,已成为很多人的常态。如果对这一串习缺乏觉察,就会被商家套路,不断跟风买进。甚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前消费,结果使不少人乃至家庭落入网贷陷阱。或许有些人觉得,只要不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就可以自由消费。但我们要看到,盲目购买并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同时也在直接、间接地破坏环境。因为所有用品都来自大自然的资源,而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又会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古人以“惜福”为美德,这个理念在今天尤其重要。不仅个人需要重视,整个社会都要加以关注。因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我们和后代共同的福报。当有限的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被过度破坏后,人类将何以为继?

  从个人生活来说,如果对购物不加节制,既要有大量空间储藏,又要有大量精力收纳,否则就会使环境凌乱。所以我们在整理物品的同时,必须加以审视,看看自己买来的,究竟是便利还是累赘?是提高还是损害了生活品质?

  学佛,需要过一种有觉知的生活,以所学智慧对现状做深入的观察修。这样才会看到过度依赖和囤积物品带来的种种过患,包括对日常生活的过患,对自然环境的过患,更重要的,是对内在心灵的过患。因为这会使我们不断向外寻找,看不到生命的真正需求。

  对生活加以审视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买过那么多东西,甚至还没用就发霉了,还没穿就不合适了……这么做到底有必要吗?然后通过整理,比如多的送掉,坏的处理,真正有用的就用起来。所以,整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有序、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力行环保,杜绝浪费。

  2. 作息需要整理

  其次,我们需要对作息时间加以管理。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平台上充斥了短视频等碎片化传播,一旦刷起手机,就会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不经意间,几小时就过去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如果不对自己严加管理,就会随着串习,把时间耗费在无意义的浏览中。有研究表明,长期依赖短视频等能得到即刻体验的娱乐,会改变大脑回路,使人追逐并沉迷于此。这样的话,就会越来越无法自主。另一方面,不少人每天忙来忙去,生活却搞得一团糟,总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但我们是否想过:这种忙碌究竟有多少质量?对生命有多少滋养?

  这两种现象,都关系到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是否有效。这就必须重新审视,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所在。很多人之所以对浪费时间没感觉,无非觉得时间是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又不损失什么。不像其他物品,必须花钱购买,付出代价。事实上,时间才是今生最珍贵的财富,分分秒秒都在减少。而且过去就过去了,任何财富都不能交换。我们所学的暇满、义大、难得,正是说明时间的价值。

  在一期生命中,我们能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古德说:“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年少时混混沌沌,啥都不懂;长大后,欲望生起,使人疲于奔命,难以自主;要不了多久,衰老和疾病就会找上门来,老眼昏花,病魔缠身;最终,无常也接踵而至。即使在精力充沛、有心向道的时期,每天还要有大量时间用来睡觉、吃饭、工作、处理杂务。即使活到八九十岁,真正能够利用的时间有多少呢? 

  在无尽轮回中,得生为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佛法角度说,能够生人道,有理性,闻佛法,开发生命潜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能抓住,用这个时间来断恶修善,转染成净,一旦失去人身,不知去往哪里。万一堕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就只能任人宰割、随业流转了。

  所以,时间才是人生最奢侈的资源,古人也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既然时间如此珍贵,怎么把它用好,掌握主动权?这就必须明确人生目标,充分认识到时间对提升生命的价值。同时以智慧审视当下的时间使用,知道每天该做什么,孰轻孰重;知道什么对日常生活乃至生命成长毫无利益,坚决改正。有了合理的作息表,就能避免被串习左右,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时间,浪费生命。

  3. 人际关系需要整理

  自从来到世界,我们就有了父母、兄妹、亲戚等血缘关系;在成长过程中,又会形成同学、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等社会关系。其中,有些是善缘,可以在物质上互相帮助,在精神上关爱支持,或是由正向的兴趣爱好彼此增上;也有些是恶缘,比如因吃喝玩乐而来往的酒肉朋友,以及由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而结交的狐朋狗友。

  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人性中有善、恶、无记等种种因素。如果周围都是善良、积极、有理想、有爱心的人,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做利益大众的事,就能使良性潜能被激发,使生命随之提升。反之,如果周围都是素质低下,甚至道德败坏的人,就可能在一起为非作歹,使人性之恶被张扬,使生命随之堕落。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择友,告诫我们,选择不同的朋友,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向他们靠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我们要以智慧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看清其中哪些是没价值的,对生命成长毫无利益,甚至有极大危害;哪些是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的人格完善、心灵健康。审视之后,根据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目标加以抉择,建立良好的关系圈。对学佛来说,我们首先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还要有同修伙伴,才能在菩提路上相互扶持,携手并进。

  4. 心灵需要整理

  在所有整理中,心灵整理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天接受海量资讯,面对复杂人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少心性的智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制造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如抑郁、焦虑、贪婪、嗔恨、对立、冷漠等,由此主导人生。或是因为负面情绪,每天过得无精打采,忐忑不安;或是因为不良心理,让自己深陷痛苦,也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形成不同心理,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不同体验。有什么样的心理,自己是最直接的感受者。如果我们每天焦虑、抑郁、坐立不安,会觉得舒服吗?不仅自己不舒服,身边人也会不舒服。反之,如果我们温暖、友善、谦虚、宽容、富有爱心、善于欣赏他人长处,不仅自己过得开心,走到哪里都会广受欢迎。

  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成为让自己开心、也让他人欢喜的人,为什么事实往往相反?因为不良心理是在不知不觉形成的。因为对心缺乏认识,我们会控制不住地往内心扔垃圾,制造负面情绪,且没有能力及时处理。这些情绪就会不断发酵,占据全部心灵。

  我们要以智慧观察当下的心理状态,就像做整理一样,把所有东西摆出来盘点一番:看看其中有哪些正向心理,经常出现的是哪几种,偶尔出现的是哪几种?又有哪些负面心理,经常出现的是哪几种,偶尔出现的是哪几种?盘点清楚,就懂得如何选择了。因为正向心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负面心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孰是孰非,要什么不要什么,是一目了然的。

  这种取舍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生活中,还要不断对心灵加以整理。就像保持空间整洁那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只要我们有正念,就有能力和各种心理保持距离,看清真相,正确取舍。对良性心理,需要去发展,去壮大;对不良心理,需要去消除,去杜绝,才能造就健全的人格。

三、如何做好静心整理

  怎么做好静心整理?对社会上的整理来说,重点是技术操作,但对静心整理来说,需要上升到人生目标,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

  1. 建立精神追求

  现代人拥有的物品,可能是古人的百倍甚至千倍之多。即使这样,还在不断地购买、囤积,把生活和空间搞得混乱不堪。这究竟是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我们只有物质追求,没有精神追求,就会对物质过分依赖,执著追求。这种依赖和追求又导致种种心理问题。因为想要占有而心生贪婪,或是担心失去而感到焦虑,进而导致竞争,甚至为此不择手段。而在某些时刻,人们也会看到物质的无常和空洞,又会引发无意义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精神追求,包括对终极问题的探索,比如“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为什么?”等等。这些追求可以使我们实现长远的福祉、究竟的利益、终极的价值。如果每天盯着现实问题,往往会陷入其中。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会导致执著、焦虑。当一个人开始关心生命的大问题时,对小问题自然云淡风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而不只是一个说法。因为在终极问题面前,现实利益真的是算不了什么,没必要为此烦恼。

  同时,精神追求可以使我们建立高尚的精神乃至人格。像儒家讲的成圣成贤,成为有德君子;佛教讲的成就佛菩萨品质,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目标,就不会把物质当作一切了。

  现代文明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从空间到心理的混乱,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强调精神追求。有了丰足的精神世界,才不会被失控的物欲裹挟,从而减少对物质的依赖,以及由执著物质带来的负担、混乱和焦虑。

  2. 禅意生活样板

  通常,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过着没有觉察的生活。比如每天身处混乱的环境,物品堆积如山,却习以为常,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同时还在不停地买买买,买了就往各处塞,似乎也挺方便,没什么不好。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没看到美好的环境。

  很多人到别院走一走,看一看,会觉得“原来禅意空间这么美”,生起“我也在家里布置一下”的好乐之心。因为禅意生活并不是奢华的生活,很多人都做得起,关键取决于理念。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空间,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安心,待得更舒服,自然想要仿效。所以我们内心要有美好的样板,如果没看过好东西,可能觉得自己也过得挺好。只有看过好东西,才会看到当下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距离。

  禅意生活的美,主要体现在六点。

  一是自然的美。所有一切都自自然然,虽然我们用的很多东西是人工制作的,但摆在合适的环境中,和周边融为一体,好像本来如是。这就是“人工不造作”。

  二是古朴的美。现在人喜欢买新东西,不愿用旧东西。其实,旧有旧的味道。在我们的道场中,也摆放了很多旧物。这些物品经过岁月的洗礼,带有历史的沧桑感,会让人在使用过程中和往昔产生连结。日本的茶空间讲究侘寂之美,其精神正来自中国禅宗。在以前的禅寺,一张桌子会传几代人,一件衣服会穿几十年,甚至一条毛巾,洗白了还在继续用。本来,这么做只是出于惜福,并非刻意追求古朴,却正好体现了新东西所没有的古朴之美,那是安静的、不带火气的美。

  三是空灵的美。这是禅意空间非常重要的特点,用品简约,以少为多,颜色不超过三四种,且彼此和谐。这样才能确保空间“单纯不单调,丰富不复杂”。在我们的每个空间,虽然也用不同的材料和颜色,但你在里面待着,感觉很空旷,一点都不凌乱。此外,我们还使用大量玻璃,打破空间边界,把有限和无限统一起来。

  四是和谐的美。禅意空间要做到建筑、自然和人三者融合,而不是各自为政。过去,往往做建筑的只做建筑,做景观的只做景观,做装修的只做装修。如果缺乏沟通的话,各种元素就很难统一。我们在做别院时,理念就是把房子变成环境的一部分,把环境变成房子的一部分,使内外成为整体。在房子里,也如身处自然一般,能充分感受树木、山水带来的气息。

  五是安静的美。从内部空间到外在环境,不喧嚣、不混乱、不浮躁。这不仅关系到建筑和环境的元素,也关系到使用者的素质。为什么大家会感到,走进别院很容易静下心来?因为我们建造时就赋予它寂静的内涵,而在使用过程中,大家每天在这里禅修,带着正念生活,时时都在给空间赋能。所以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木板、每一个房间都是有磁场的。走在这里,就会感受到这种加持力。

  六是自在的美。禅意建筑不仅是一个房子,一个生活空间,身处这样的环境,内心会很自在,有助于修行。

  禅意设计构建的美好生活,我们已经做出了样板。相信大家看到这个样板,有了这份向往之后,也想要改变自己,改变当下的环境,让生活富有禅意。如果没有样板,没有对比,就容易活在习以为常中。

  3. 有正念生活

  前面说到对物品的管理、对空间的管理、对人际关系的管理,以及对内心的管理。其中最难的是什么?就是从认识自己到改变自己。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问大家:你对当下的生活满意吗?可能很多人觉得不满意。比如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所处环境、人际关系等,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真正什么都满意的人很少。不满意,意味着大家也想改变,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可改起来并不容易,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缺少智慧,虽然想改,但不知道怎么改;其次是缺少能力,虽然知道改什么,但就是做不到。这也是人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管不住自己,只是活在串习中,活在贪嗔痴带来的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对世界形成的依赖、执著中。

  修习正念,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由内而外的一系列问题。因为所有串习的根源就是心,心理学叫作自动导航。怎么从自动导航的惯性中跳出?正念就是把我们带回当下,让心回归觉知,安住觉知,不断熟悉内在清明的心。当正念日益强大之后,妄念的力量随之减弱,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自己。

  不管是觉察自己,还是阻止轮回串习,乃至重新建立健康、清净的生活方式,都离不开正念。没有正念,我们是很难做好静心整理的。

  4. 有方式方法

  这次的养成营,主要为我们介绍怎么做静心整理。虽然前面讲了四大整理,但本次的重点是物品整理。这是需要一套方法的。关于这个问题,教研组立足于社会整理收纳的经验,再赋予静心的内涵、正念的内涵,形成了升级版的静心整理。

  其过程,首先是心智建设,了解整理的利益和不整理的过患;其次是对物品的选择,分门别类;然后调整心灵频道,带着正念的用心去做;同时通过对家具、工具的有效使用,帮助我们把每个空间展现得整洁有序;最后,还要做好日常维护。

  当我们带着正念去做,整理就是正念的修行。有了清净的环境,也更有利于静心,有助于禅修。

四、静心整理的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项目,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可以让生活更有序。不管生活物品,还是作息时间、人际关系、心灵世界,都离不开整理。有效的整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乃至人生,变得清晰而有质量。

  第二,可以让空间更禅意。打造一个禅意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托付给设计师。但能不能保持,就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保持不好,东西越来越多,再清净的禅意空间也会变成仓库。而且因为收纳家具少,会显得更凌乱。如何维护禅意空间?必须有清净心,把简朴生活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带着正念生活,任何物品使用后及时归位,让空间复原。像我们的义工之家,房间基本没什么东西,每张床铺非常整洁。包括各个公共空间,都能够维护得很禅意。因为大家在道场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有健康生活五大管理,不断提醒我们带着正念行事,加上静心整理的方法,空间就能有效维护,保持禅意。

  第三,可以让内心更清净。静心整理的目的,不只是让环境清净,关键是让内心清净。当我们带着正念去整理,也在引导自己清理内心的散乱、妄想、躁动。所以静心整理本身就是正念的修行,带着清净心去做,在维护环境的同时,也能让内心被滋养。

  第四,静心整理的最高意义是让生命觉醒。为什么静心整理有这么大作用?因为静心整理是带着正念做事,而正念能让生命觉醒。事实上,只要保有正念,做任何事都是和觉醒相应的。

  静心整理是禅意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上,从什么叫静心整理,到需要整理什么、如何做好静心整理、认识静心整理的意义四个方面,提供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我想,这个项目会很有市场。希望养成营的同学们发菩提心,认真学习,成为项目骨干,干出爆款,走向国际,把东方静心整理的智慧传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