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以及厦门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法师往返于苏州、厦门两地,在苏州以教学、弘法为主,在厦门主要是静修。
借《健康潮》开办的因缘,记者有幸采访了法师。法师在禅房阿兰若处的小院接待了我们。小院周边满目青翠,树影婆娑,遮挡了闹市的喧嚣和红尘的纷扰,一片清凉地。法师以一杯清茶招待我们。伴着茶香四溢,关于身心健康的话题,法师娓娓道来……
问:您在各地演讲时,经常谈及身心健康、幸福等问题。您如何看待今人的健康?
答:健康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对每一个生命来说,身心健康才是第一要务。现在,社会大众普遍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不管身体还是心理。不少人身体有病,更多的人则内心充满了负面情绪,每天生活在恐惧、焦虑、烦躁、仇恨之中。这些负面心理,比身体的恶疾还顽固,让幸福遥不可及!
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人们总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能幸福。现在很多人有房有车,拥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却还是烦恼重重,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可见,没有健康的身心,幸福就如同空中楼阁。
现在有不少人关注心灵健康。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教育,乃至各种灵性修养的课程都得到了重视。你们现在也关注这个问题,还是很及时的。
问:大家似乎也明白这些道理,却很难做到。比如很多人会有惰性,对各种健康方式的尝试难以持久,感觉无能为力。为什么会有这种无力感?
答: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大家普遍生活得很不健康。物质发达,内心躁动,许多人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等,通宵达旦,作息时间紊乱。或者暴饮暴食,通过饮食来排解情绪。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力量,不断地积累,最后形成强大的惯性,成为内心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就像巨大的洪流一样,推动我们每天盲目地选择。
事实上,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我们很难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前两天我在微博上分享了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相信谁?我们还能保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吗?我们究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现在社会潮流发出的各种声音,左右着普通大众的选择,我们盲目追随,失去自己的判断。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很多人没有能力去改变,就会陷入无力选择的状态:生活条件的无力选择,比如食品,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力选择,大多数人是被选择的,随大流;心理上也无力选择,被各种需求、情绪左右。可以说,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混乱,情绪混乱,内心混乱,自己又看不清楚自己的混乱。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它代表着现代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商业现象。正是这种商业现象,造就了今人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身心不健康的一个根源。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进行反思,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问: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答:这需要教育,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自古以来,中国以儒释道为基础,培养国人健康的生活观念,建立行为准则,把它作为人格建立的基础。现在,很多人缺少这样的基础,面对各种诱惑时毫无抵抗能力。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被各种需求占据,我们还建立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标准。于是乎,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能力,更不懂得怎样去改变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唯有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把健康观念融入教育中,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社会最薄弱的就是教育。我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技能的教育,却缺少做人的教育,缺少身心健康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标准的教育。以致于不少人连食品也肆意造假,危害社会。其实道德的问题也就是身心健康的问题,不道德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身心健康的人,一定也是有道德的人。
问:您刚才提到佛教,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感觉有些遥远,它和我们探讨的健康有怎样的关系?
答: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多年,与本土文化早已水乳交融。儒释道三家是一个完整的组合:儒,教我们做人;释,教我们修养心性,明心见性;道,教我们养身。有些人以为佛教是迷信,或者只是用来保平安。这都是误解。
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真正健康的身体。当我们说到健康,心理重建、人格重建是最关键的,唯有真正摆脱混乱的心理,混乱的生活方式,才谈得上健康。借由佛教的教育,通过修养身性,我们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认生命的真正意义,让自己学会主动选择,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离开修身养性,仅仅接受一点知识性的教育,很难让我们摆脱混乱的状态,达到自己向往的标准。
问:我们知道您其实很忙,如何做到既忙碌而又健康地生活?
答:首先,有比较放松、休闲的心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我会本着“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观念来做事,很努力去做,但不执著结果。工作虽忙,心不会觉得累。
另外,有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生命的觉醒,也帮助更多的人走向生命的觉醒。这个工作不用担心“失业”,可以永久做下去,也很有意义。
还要有能力接受这个世界的任何不完美,接纳现实中的一切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尽力去做,任何人的说法都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这需要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修身养性”,否则也只是一种说法,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无能为力的。修身养性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工作。
问:最后,能否介绍您平时的生活?
答:我的生活很简单,比较朴素。一般早上四五点起床,早点是“西餐”——泡一杯喝的东西,外加一些水果。中午吃自己做的“中餐”,有饭,还有一两个素菜。晚上是“神仙餐”,其实就是很稀的稀饭,能把月亮倒映其中,故美其名曰“映月稀饭”。
弘法之余,除了读书写作,我也禅修,打太极球。在厦门,除了接待来客,闲暇之时就安静地看看天、打打坐,上网了解一些社会情况。偶尔也爬爬山,或到海边走走。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