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本文根据法师近期几次讲座中的问答整理而成,顺序按内容作了调整。

正命生活,免造不善业

  问:做企业可能会造业,比如开酒店涉及杀生,做游戏开发会激起贪嗔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佛教中,职业选择属于八正道中的正命,和正见乃至正定一起,是修行必须具备的八种要素。所谓正命,即符合法律和戒律双重规范的职业,既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还不能给其他众生带去伤害。如果我们决定认真学佛,那正命是必须的。有些职业虽然符合法律规范,但在佛教看来是有问题的。比如你所说的开酒店涉及杀生,做游戏会激发贪嗔痴等,当我们看到这些职业的潜在危害,应该加以调整。否则的话,虽然眼下赚了一点钱,但同时也造下恶业,副作用太大,往往得不偿失。
  其实企业的经营范围有很多,有的会造恶业,也有的会造善业,关键在于你的选择。比如做餐饮的可以开素菜馆,做游戏开发也可以制作有助于智力提升和心灵健康的内容。当然,转变起来不那么容易,需要下决心。这取决于你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只想以此赚钱,还是希望在获利的同时有益于未来生命,有益于众生和社会。

素食和不杀生

  问:对普通人来说,吃素的理由是什么?有人学佛后整天纠结自己不小心杀了蚊子、蟑螂之类,说个没完,有必要吗?
  答:吃素主要有三个理由。从信仰来说,素食是慈悲心的修行。当然佛教并没要求所有信众吃素,而是强调不杀生,这才是原则问题。从健康来说,现在的动物养殖问题很多,如兽用抗生素超标和人畜共患病等,素食不存在这些危害。从环保来说,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很多人是从健康和环保的角度提倡素食。
  至于杀生后的纠结,首先应该随喜,这也是一个进步。因为人往往容易麻木,意识不到自身行为会对其他众生造成伤害,意识不到蚊子、蟑螂也是生命,甚至杀鸡杀猪都觉得很正常,只当作处理食材。学佛后能看到这些都是生命,意味着认识在提高。当然,生活中难免会有误杀,从持戒角度说,无意伤害是不犯戒的,但杀业还在,所以要真诚忏悔,并在今后更加警觉,避免类似行为。慈悲心需要从认识到行为不断培养,包括微小的行为,包括微小的生命。但不必将此变成心病,忏悔了,就可以放下。

不纵容也不过度惩罚

  问:我是做教育的,原来对老鼠的态度是互不干扰即可。前些天寝室出现了老鼠,我起初让员工不要管,但有老师在休息时被咬了,流了很多血,还去医院打了针。她很难过,一直说:我都这么好,没去伤害它,为什么它还来咬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怎么疏导这种心理?
  答:你做教育的,可能对老鼠没有很好地教育,所以它们就会胡作非为。我们知道,教育讲究生态环境,既不能纵容学生,也不能过度惩罚,而要合理有度。为什么老鼠可以在你们生活的环境中伤人?说明有纵容它的嫌疑,所以要把生态环境搞好。如果这里不是老鼠的活动界限,就不该让它进来。如果它进入这个区域,就说明你的生态环境有问题,可以适当给些惩罚和处理,但不能过度,不能杀生。

环保之本在于改变观念

  问: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没感觉,怎么才能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
  答:佛教有个概念叫“惜福”。说到惜福,我们很多时候是想到自己的福报,其实地球资源就是人类共同的福报。如果我们不断浪费,使地球资源加速消耗,人类在地球生存的福报也会随之越少。一旦资源耗尽,人类就失去生存依托了。
  但让大家改变起来确实很难。因为现代社会是以消费推动发展,所有商家都在鼓动消费,带动GDP,在这样的浪潮中,要安住自心,坚持简单生活,必须有逆流而上的勇气。这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只有认识真正到位,做起来才能自觉、自愿、自我坚持。学佛,就是引导我们从改变观念开始,在简单的生活中享受快乐,从而改变生活方式。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就要让环保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作出某些“牺牲”来践行的理念。

什么是正报和依报

  问: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但何为善地?佛教所说正报和依报是什么?
  答:所谓善地,从人类来说是适合生存的地方,从自然来说是可以永续发展的地方。佛教所说的正报指我们的生命体,包括身心活动,而依报指我们生存的山河大地。两者是一体,所谓依正不二。这种思想和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一如,都代表了东方智慧,有助于生态环保。而西方哲学是以人为中心,认为世界不过是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把人和世界视为二元对立的观念,使得人们为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生态,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所以现在西方的深层生态主义也意识到,必须把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从整体而非局部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