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和 摄影 / 慧珍
2015年3月21日下午,济群导师应邀来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为茶士班二期学员作了题为“心经的人生智慧”的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导师入座后,全场鸦雀无声。首先,由主持人引导大家读诵《心经》全文。《心经》是汉传佛教地区流传最广的经典,能为我们解除迷惑,给人生带来智慧。我们有烦恼吗?为什么会有烦恼?如何修身养性,摆脱烦恼?带着疑问,大家满怀期待地静静聆听导师的智慧开示,不时陷入沉思。
·为什么有烦恼
我们之所以有种种烦恼,根本就在于无明。如果把地位、身份、财富、感情、人际关系看得太重,产生执著。当这些执著对象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受到伤害。一分在乎,就有一分伤害;十分在乎,就有十分伤害。只有在面对外境时超然物外,才不会被它所捆绑,不会活得太累,太辛苦。
·如何对治烦恼
那么,如何对治烦恼?导师指出,《心经》蕴含的空性智慧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乃至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是无常变化的。当我们能这样看待世界,就不会因无常而纠结。看淡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修身养性的前提
修身养性的前提,是对心性有所了解。佛教从理论到修行方法,都为修身养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了解心行,认识自己,必须通过禅修不断向内探索,了解生命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获得自我拯救的能力。
·从此岸到彼岸
关于此岸和彼岸,导师指出:“当我们内心有迷惑和烦恼时就是此岸,而内心没有迷惑和烦恼时就是彼岸。生命有迷惑的层面,也有觉醒的层面,所以此岸和彼岸都在内心。所有迷惑的背后,都有觉醒的希望。学佛就是帮助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帮助我们开发内在智慧,完成生命改造。”
·智慧的观照
《心经》中,“观自在菩萨”的“观”,是指智慧观照,这是修行的立足点。当我们把其中蕴含的空性原理变成自身认识,以此观察一切,才会发现,从外在世界到我们的身体、感受和心念,都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和我们只有暂时的关系,并不能代表“我”。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则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的公式。只有认识生命真相,才能找到解除痛苦的方法,进而帮助更多的人走向觉醒,度一切苦厄。
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济群导师剖析了造成烦恼痛苦的原因,阐述了如何运用般若智慧摆脱烦恼痛苦的原理,令在场听众在品味茶香的同时,沐浴法喜。之后的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对于导师的善巧解答,听众不时报以阵阵掌声。讲座结束,还有听众希望了解三级修学,期待有因缘系统学习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