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怎样做好管理?禅与管理有什么关系?这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在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第十七期企业家国学践行研修班”上,作为压轴大戏,主办方礼请济群法师为听众做了解答。
5月29日下午2点,长沙普瑞温泉大酒店,500多位参与者翘首企盼,以鲜花和掌声迎来了首次赴长沙弘法的济群法师。随着主持人一声“老师好”,法师走上讲台,引领大家开始“禅的管理智慧”之旅。
“说到管理,大家比较容易想到企业管理,但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还有更重要的管理,那就是对自己的认识和管理。因为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说,还是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一开场,法师就为大众开启了全新的管理角度。而禅的智慧,就是帮助我们管理自己。
怎样管理自己?首先要了解,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存在。接着,法师从文化因素、认识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人性因素五个方面,阐述了佛法蕴含的管理之道。
一、文化的管理——人是文化的产品
文化与人有什么关系?人的存在,和受什么文化影响有直接关系。要优化我们的存在,就需要学习并传承智慧的文化。
法师指出,中国人的精神内涵,根本上是来自传统文化,即儒释道三家。其中,佛教关于生死、自我、心性等问题的认识,对中国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成为滋养国人的智慧之源。
不了解轮回,生命没有长度;不知道心性,生命没有深度。学习佛教文化,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这对做人和管理企业非常重要。
二、观念的管理——认识决定心行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由自身认识能力所决定的。凡夫因为无明,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把身份、情绪、身体当成自己,带来种种烦恼。
佛教讲“无我”,不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不存在,而是要去掉对“我”的错误设定。因为看不清真相,我们往往执著财富、地位、感情、家庭等外在因素为“我”,从而产生贪著和依赖。但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由此带来恐惧、没有安全感等等负面情绪。
佛教讲“无常”,也不是消极厌世,而是告诉我们,世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找到其中的因果原理,从因上努力,人格、家庭、人际关系乃至命运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学习佛教文化,拥有积极思维,以智慧认识世界、看待人生,能帮助我们走向觉悟。对自己是这样,管理企业亦然。
三、因果的管理——生命是无尽的积累
在行为方面,法师重点阐述了对因果的管理。人的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业,每种行为都会带来外在和内在两种结果。内在因果,即心行的改变。
生命是无尽的积累。管理,是要关注每个行为对生命有正向还是消极的影响,自觉提高精神追求和对自身的道德要求。通常,人们认为道德只是社会的需要,比如儒家是以五伦推导出道德的合理性。而佛教是从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说明遵循道德的意义,更有说服力。
我们选择道德,就意味着在积累正向的心行,培养慈悲的人格。这不仅是生命健康发展的需要,还能带来社会的和谐安定,可谓自利利他。
四、心灵的管理——心理问题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心是幸福和痛苦的源头。释迦牟尼佛发现,所有生命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都有成佛的潜质。佛和众生的区别,只是在于迷与悟。
这就需要管理内心,通过禅修,使内心持续稳定地专注,由此培养观照力。就像水澄净后,对水中的一切才能了了分明。然后,就能“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佛教自古就被称为心学,是东方的心理学,对心性的研究极为透彻。在重视理性的同时,佛教也认识到理性是双刃剑。“知”之一字,既是众妙之门,也是众祸之根。如果没有学习智慧的文化,理性得不到善用,反而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佛法,树立正见,从而正确运用理性。
五、人性的管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性有善有恶,有佛性,也有魔性。老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多数人都善恶兼具。从自然性看人性,正常的饮食男女无所谓善恶,但要管理好欲望,不要放纵内心恶的力量,否则就可能泛滥成灾。
认识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立志向善,不断培养善的力量,最后才会成为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智慧文化,断恶修善,不断改良人性。选择行为,就是在选择我们的未来。
从人性到管理,从禅的智慧到具体运用,法师条分缕析、由浅入深的阐述,如抽丝剥茧,让现场听众领略了佛法的高深智慧,也感受到一位禅者的风采。开示后,听众踊跃提问,法师一一给予智慧解答。
三个小时的讲座圆满结束,而我们的心灵管理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