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础禅修,主要有身体扫描、正念运动和正念静坐几部分。前两项是心理学界经常使用的训练方式,对入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学会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自身修行,还可以服务大众。 [原文]
断舍离既能提升生活品质,还能增上修行,净化身心,是世间法和佛法的有效结合。 [原文]
一、为什么要学《入行论》 1. 个人修学的需要,2. 汉传佛教建设的需要,(1)对大乘精神认识不足、(2)重见地而轻发心、(3)受菩萨戒流于形式,3. 菩提心是大乘的标识,4. 缺失菩提心的弊端,(1)修行偏于自了、(2)对众生缺少慈悲、(3)弘法意识不足,5. 弘扬《入行论》是时代的需要,6. 《入行论》是阐述菩提心 [原文]
二、本论的作者,三、本论的内容和结构(一)菩提心的生起(二)菩提心的防护(三)菩提心的增长、提升和圆满,四、《入行论》的影响;论 序 [原文]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一、明菩提心所依,(一)思维暇身难得,(二)思修善心难生;二、思维菩提心利益,(一)总明菩提心利益 ,1. 能消重罪、2. 能获妙乐、3. 能办所求、4. 名至敬归,(二)总喻菩提心利益, 1. 转劣为胜喻、2. 珍贵难得喻 [原文]
3. 得果无尽喻,4. 能除恐惧喻,5. 能灭重罪喻;(三)引经证成;(四)别明菩提心利益,1. 菩提心之种类,2. 愿心与行心之利益,(1)愿心利益、(2);三、菩提心利益之依据,(一)引经证明 [原文]
(二)以理成立,1. 愿心获益之理 ,(1)所缘广大、(2)无与伦比、(3)珍贵难生, 2. 行心获益之理;四、敬叹菩萨 [原文]
第二品 · 忏悔罪业;一、献供三宝 ,(一)目的与对象;(二)献供本身,1. 供无主物、 2. 供自身心、3. 供想象物,(1)一般供养、(2)无上供养 [原文]
二、礼赞三宝,(一)口赞三宝,(二)身礼三宝 ;三、皈依三宝;四、四力忏悔 ,(一)出罪力,1. 坦诚发露忏悔 [原文]
2. 须尽速忏悔之因,(1)思维寿短无常而悔 、(2)思维造罪无义而悔 、(3)思维畏罪惧死而悔 [原文]
(二)依止力,1. 总依三宝,2. 别依菩萨;(三)对治力——依教奉行,1. 喻惑如病须对治 ,2. 喻惑如险须慎防,3. 劝速对治莫苟安;(四)誓不犯罪力 [原文]
第三品 · 受持菩提心;一、前 行,(一)积聚资粮,1. 随喜功德,(1)随喜下士离苦得安乐 、(2)随喜中士断惑入涅槃 、(3)随喜上士发心成正觉,2. 请转-法-轮,3. 请佛住世,4. 悉皆回向,(1)总回向、(2)别回向,(二)升华自心,1. 尽舍身、财、善根 [原文]
2. 愿成他利之因,3. 愿成所求之因;二、正发菩提心;三、结赞菩提心,(一)思维喜获菩提心,(二)思菩提心能利他,1. 能除苦果、2. 能灭苦因、3. 能成利乐,(三)请他随喜 [原文]
第四品 不放逸;一、略说不放逸;二、广说不放逸,(一)慎持菩提心,1. 不应舍菩提心之因,2. 舍菩提心过患,(1)堕恶趣、(2)损他利、(3)迟登地,(二)慎守学处,1. 慎防罪恶,(1)放逸定堕恶趣、(2)放逸佛不能度、(3)放逸易失暇满、(4)暇满失已难再得、(5)暇满难得之理 [原文]
2. 认真修善,(1)不修善实愚、(2)临终起忧苦、(3)后世更受报 ,3. 尽力断烦恼,(1)思烦恼过患、(2)不应忍烦恼 [原文]
(3)发奋灭烦恼、(4)惑去不复返,三、结 劝 [原文]
第五品 · 护正知;一、守护学处之要——护心;(一)护心则能护一切 ,1. 总说须护心、2. 纵心过患、3. 护心功德,(二)护心则护一切之理,1. 过患依心、2. 六度依心、(1)布施依心(2)净戒依心 (3)安忍依心 [原文]
(4)精进依心 (5)静虑依心(6)智慧依心;(三)应勤护心,1. 略说,2. 广说,(1)护心方式(2)护心原因(3)护心至上;二、护心方便——正知正念 ;(一)略说;(二)广说,1. 无正知过患,(1)办事力弱(2)记忆衰退(3)戒律不净(4)毁坏宿善(5)妨碍上达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