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修班学员向导师汇报自己的修学情况,并就定课观修不得力的情况请求指点。针对他所提出的问题,导师作了以下开示。 查看全文>>
当我们的思维全面而深入,再观修时,佛陀的形象就不再单薄。那么,心关注这个影像时就不会散掉,不会跑到其他念头中。可以说,对佛陀功德的思维越清楚,对心的“吸引力”就越大,越容易持续、稳定地专注。 查看全文>>
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做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身份、家庭……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 查看全文>>
一、总说;二、校量功德;三、消除恶业;四、远离邪魔;五、诸佛护念,人天礼敬;六、获得圆满身份;七、往生佛刹速成佛道;八、结说;《普贤菩萨行愿品》,是一部教导我们圆满成就菩提心的修行宝典。 查看全文>>
菩萨每做一件好事,哪怕是微小善行,都应如此回向,而这种回向是永不间断的。当我们作如此回向时,等于将一滴水投入大海中,和大海融为一体,并因此获得恒久的力量。 查看全文>>
菩提从何而来?正是由众生而成就。如果没有众生作为修行所缘境,一切菩萨都无法圆满佛道,成就无上正觉。 查看全文>>
学佛,关键在于行佛所行,而不仅是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唯有将佛法落实到自身的心行改造中,才是名符其实的学佛。 查看全文>>
请佛住世这一大愿,不论是对我们个人修行,还是对这个世界的众生都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在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前,有无数的我在祈请;每一个我,又在祈请无量的诸佛菩萨。 查看全文>>
若以凡夫心、以充满我执的名利心行善,即使所做事情很大,但因为发心狭隘而不纯净,所获功德往往非常有限。反之,若能以无限广大的清净心去随喜,所获功德将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查看全文>>
因为众生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所以,忏悔也必须长期、持久地进行,尽未来际永不间断,才能形成稳定的心行力量,从而与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抗衡。 查看全文>>
《行愿品》所阐述的广大供养乃无上妙法,发心极为广阔,在空间上周遍十方,在时间上尽未来际。 查看全文>>
我们赞叹佛陀的大慈大悲,赞叹佛陀的的智慧无量,因赞叹而心向往之,以身口意三业模拟佛陀的心行。这种忆念的过程,本身就是修行。 查看全文>>
在每一处佛土,在每一位佛陀之前,都有无数的我在礼拜;而每一个我,又在礼拜无量佛土中的无量诸佛。 查看全文>>
一、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二、念死和观苦;三、放弃我执;四、发心;五、关于《行愿品》;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那就是“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 查看全文>>
在这殊胜的日子,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观音菩萨,听闻观音法门,是对菩萨最好的纪念。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7.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6.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5.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4 .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3.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2.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3/pxxy/bls/01.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ksyp/07/wsy2.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ksyp/07/wsy1.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mp4/qtks/07/wsy2.mp4 查看全文>>
/mediaxxx/mp4/qtks/07/wsy1.mp4 查看全文>>
/mediaxxx/kssp/12/jxy/12jxy6.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kssp/12/jxy/12jxy5.mp3 查看全文>>
/mediaxxx/kssp/12/jxy/12jxy4.mp3 查看全文>>